滚动公告:
|
前 言
为面向社会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3年度)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从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产教融合、发展保障、面临挑战等七个部分编制本质量年报。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关于编制和发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3年度)的实施方案》,各职能处室做到既分工又合作,面向企业、家长、教师、学生等积极开展问卷调查,汇总相关数据,形成文本材料,本报告真实反映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度,学校党建引领突显担当作为,师德师风持续向好;专业建设动态调整,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有序推进,教研学术氛围浓厚;学生管理注重实效,德育工作成效明显;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学校内涵品位提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人才共育多创新等,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认可,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是蓝山县唯一一所由县人民政府主办、集中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主体办学单位。学校位于蓝山县湘粤北路516号,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06亩。学校秉承“立德、健体、尚学、创新”的校训和“文化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创建示范单位;永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涉台教育基地、廉洁文化示范学校、文明标兵学校等。
设有机电技术应用、皮革工艺、商贸服务与管理三大专业群共13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皮革工艺专业群为湖南省“楚怡”优质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了“1+X”数控车、数控铣实训基地,平面广告实训基地,皮具箱包、制鞋、针车实训基地等,进一步巩固了专业办学基础。
现有在籍学生5880人,其中2020级学生1787人,2021级学生2007人,2022级学生2086人,学生男女比例为:1.13:1,少数民族382人。
表1-1 学生情况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在校学生数 |
||
2022 |
2023 |
变化率 |
||
1 |
电子商务 |
340 |
334 |
-1.76% |
2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170 |
167 |
-1.76% |
3 |
会计事务 |
854 |
839 |
-1.76% |
4 |
机电技术应用 |
773 |
747 |
-3.36% |
5 |
计算机平面设计 |
275 |
270 |
-1.82% |
6 |
计算机应用 |
585 |
578 |
-1.20% |
7 |
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 |
323 |
321 |
-0.62% |
8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28 |
124 |
-3.13% |
9 |
美发与形象设计 |
94 |
89 |
-5.32% |
10 |
模具制造技术 |
339 |
321 |
-5.31% |
11 |
皮革工艺 |
104 |
101 |
-2.88% |
12 |
汽车应用与维修 |
287 |
284 |
-1.05% |
13 |
汽车制造与检修 |
272 |
256 |
-5.88% |
14 |
社会文化艺术 |
33 |
32 |
-3.03% |
15 |
文秘 |
434 |
432 |
-0.46% |
16 |
幼儿保育 |
548 |
543 |
-0.91% |
17 |
运动训练 |
268 |
253 |
-5.60% |
18 |
作物生产技术 |
195 |
189 |
-3.08% |
合计 |
6022 |
5880 |
-2.36% |
学校现有教职工308人,生师比为19.6:1 。
表1-2 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项目
年份 |
教 师 数 |
教师结构 |
专任教师 学历结构 |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
||||
专任 教师 |
兼职 教师 |
双师型 教师 |
本科 |
硕士 研究生 |
中级 |
副高 |
||
2022年 |
288 |
276 |
0 |
50 (18.12%) |
246 (89.13%) |
3 (1.10%) |
83 (30.07%) |
26 (9.42%) |
2023年 |
308 |
300 |
0 |
53 (17.67%) |
271 (90.33%) |
4 (1.33%) |
90 (30%) |
29 (9.67%) |
学校占地面积203892.32m2,生均34.68m2,建筑面积111720m2,生均11.5m2,教职工308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双师型教师53人,校内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37万元,生均5335元,数字资源100100册,生均39.15册,办学条件能基本满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党组织建设。学校党总支设8个支部,党员108人,2023年12人被评优秀共产党员,2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学校党总支被教育局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案例1】 凝神聚力强管理 勠力同心促发展 |
学校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着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党建引领。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组’上”,以专业组、年级组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学校由原来的5个支部调整为8个支部,全面加强党组织对专业组建设的领导;二是建立总支委员联系支部工作制度,大力开展党建工作调研,强化对支部工作的指导。三是着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以党员“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以党建引领带动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
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党总支全方位、多维度加强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深入开展党员联系学生、群众教师、班级工作机制,帮扶150余名困难学生,带动班级80余个,指导120余名教师实现能力提升;二是筑牢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集合集会“三个”宣传教育阵地,广泛开展思政教育;三是深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青春践行二十大,奋楫扬帆新征程”文艺汇演暨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红歌进校园,廉洁润心田”班级合唱比赛、廉洁知识艺术作品设计比赛、党员讲授廉洁知识课等活动,同时,指导团委组建9个社团组织,广泛开展义务植树、保护美丽河库、国家公祭日、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活动,育人效果突出。
三全育人。深入开展“三全育人”德育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红色教育、涉台教育、禁毒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阵地,结合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红歌合唱班级大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阳光校园‘四个一’德育实践模式”,在永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阳光德育体系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学生素质。学校确立了“锻炼一副好身体、养成一个好习惯、掌握一门好技能” 的“三个一”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为育人主线,全过程、全方位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
表2-1 近2年学生各种测试一览表
项目 年度 |
各种测试合格率 |
||||
公共基础课合格格率 |
专业技能合格率 |
体质测试合格率 |
学生毕业率 |
||
2022年 |
97.99% |
100% |
96.5% |
89.2% |
|
2023年 |
98.16% |
100% |
96.8% |
89.89% |
校园活动。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坚持
“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开展了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涉台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文化、匠心文化、志愿者、各种球类竞赛等主题活动,组建了礼仪、合唱团、演讲、街舞、篮球、技能等18个社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
认可程度。学生公共课学习满意度96.5%、专业课学习满意度95.2%、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8.2%、生活满意度95.8%、校园安全满意度97.2%、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5%。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校建立了以县域规模企业为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为主流的就业网络,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岗能力快,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表2-2 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表
项目
年份 |
毕业 生总 数(人) |
就业 人数(人) |
就业 率 (%) |
直接 就业 人数(人) |
对口 就业 率 (%) |
就业去向 |
满意度 |
初次 就业 月收 入 |
升学人数 | |||
规模 以上 企业 |
中小 微企 业 |
职业 素养 的满 意度 |
职业 技能 的满 意度 |
专科 |
本科 | |||||||
2022年 |
1678 |
1527 |
91.00 |
691 |
91.90 |
589 |
102 |
93.1 |
92.5 |
3000 |
816 |
48 |
2023年 |
1787 |
1762 |
98.6 |
925 |
88.86 |
137 |
788 |
93.5 |
93.0 |
3712 |
703 |
48 |
创新创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与规划》、《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训练》、《就业指导》等课程,在二年级班级组织网络创业(电商班)培训,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毕业生创业率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
创新创业成效。学生参加2022年蓝山县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2个奖项,2023年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共提交作品13个目前还在评审当中。
表2-3 科技创新大赛学生获奖数
项目名称 |
2022年 |
2023年 |
项目增量 |
蓝山县青少年 科技创新大赛 |
提交作品4个, 其中获奖2项。 |
提交作品13个,目前还在评审当中。 |
225% |
赛训举措。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赛训条件。本年度投入近300余万元用于改善学生竞赛设备,保障赛训条件。二是组建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技能竞赛师资梯队。教师将技能竞赛培训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深化赛与训的融合,提升实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三是努力提高教师赛训指导水平。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与兄弟学校开展交流学习促进共同提高,如到江永县职业中专、宁远县职业中专、长沙航天学校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工业产品与创客、数控综合加工、汽车营销、物联网赛项交流活动。四是发挥工匠班“尖子生”引领作用。组建工匠班,以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学生为主,开设文化素养课、心理辅导课、体能训练课和技能竞赛训练为主的专业课程,营造了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
获奖情况。在2023年度学生参加参加湖南省“楚怡杯”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在获奖数量和质量与上一年度相比有明显提升,取得了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其中业财税融合云上技能取得湖南省一等奖,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网络布线、蔬菜嫁接取得湖南省二等奖,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汽车营销等6个项目取得湖南省三等奖。
表2-4 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学生获奖
项目名称 |
2022年 |
2023年 |
项目增量 |
技能竞赛省级 |
5个 |
10个 |
100% |
投入24万元,升级改造3个实训室(PLC、电子电工、照明实训室)和1个校内实训作品展示厅;新增机房、模具加工室、平面设计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整合优化实训基地6个,共计696万元。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训效果宣传均有所提升,具体如下表。
表2-5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项目名称 |
2022年 |
2023年 |
项目增量 |
校内实训室 |
52个 |
52个 |
0 |
实训基地数量 |
24个 |
18个 |
-25% |
学生实训工位数 |
2184个 |
2412个 |
10.4% |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 |
0.36个 |
0.41个 |
13.9% |
教学及实习仪器设备值 |
2441.75万元 |
3137万元 |
28.5%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3624.1元 |
5335.03元 |
47.2% |
优质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一流核心课程1门,分别是《中职数学》《中职语文》《钳工技能训练》《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图形图像处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
课程内容改革。持续修订专业教学标准,推动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在汽车制造与检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法,在幼儿保育专业推行情景教学法,并在全校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课程资源建设。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契机,积极开发相应配套教学标准、课件、微课、教学案例和试题;结合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5个、实训项目40个,并编写了活页式立体化实训教材。
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课堂演进、小组讨论、实验报告、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等方式,这些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教学方法改革。全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广泛地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汽车制造与检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积行案例教学法,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法,在幼儿保育专业推行情景教学法,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改革。通过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着力培养教师运用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超星、录屏软件等教学工具、平台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教育”,巧设“课堂活动”,用精彩的讲解、娴熟的演示、高效的互动、立体的呈现,构建智能化、高效化、多元化的新型课堂环境。
制订了《蓝山县职业中专教材遴选管理办法》,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齐文化基础课、思政课、艺术课、劳动课,专业教材优先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手册式、活页式教材,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了6本校企教材,并已在学校推广使用。
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含辅助教学软件、课程录像)、教学案例、电子教案及电子教材、考证题库等,依托超星平台上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实现全校师生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2023年完成2门省级精品课程验收。
大力开展“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名班主任工作室”,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努力打造一支高教学水准、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在职教师培训制度,采取校本研训、入企实践、国培、省培等培训方式,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目前,有“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楚怡”教学名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表2-6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程情况表
项目 年 度
年份 |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程 | ||||
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个) |
省级教学名师 |
市县 骨干教师数 |
名师工作室 |
师德考核 合格率 | |
2022年 |
1 |
0 |
9 |
1 |
100% |
2023年 |
2 |
1 |
6 |
2 |
100% |
校企双元育人开展情况和效果。学校相继与永州(蓝山)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永州市嘉益皮具有限公司等9个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5个和校外实习基地6个,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值逐年增加。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参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表2-7 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2022年 |
2023年 |
与上年度增长率 |
企业教学设备总值 |
732.65万元 |
740万元 |
1.00% |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
3100元 |
3712 |
19.74% |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 |
6门 |
8门 |
33.33% |
企业兼职教师数量 |
18 |
18 |
0 |
合作企业教师实践基地 |
11 |
11 |
0 |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幼儿保育等8个专业实施订单培养,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实训室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岗位实习实训等。
学生实习情况。组织了788人到规模企业和合作企业参加岗位实习,其中本省120人,省外668人,实习地域相对集中。岗位实习做到专业对口或相近,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比例均在80%左右。学校为实习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并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实习企业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学生实习待遇与企业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切实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细化各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使科研管理有章可循;强化每位教师的研修计划,确保人人参与;定期组织开展教研交流活动,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学校在湖南省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包袋电脑设计》《机械零部件测绘》获得省二等奖两项、省市级论文评选活动中33篇论文获奖、省市级各类课题12项已立项、文晏教师的《反弹琵琶》作为湖南省优秀案例展示者,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交流活动等。这些丰硕的成果,都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教师培训与成长。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督导,以促进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多次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和各类竞赛,同时邀请了多位省级专家到校开展“课题”、“课程思政”等专题培训。这些活动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教师们从中不仅掌握了相关技能,也拓宽了教师的学术视野,并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成立专门小组,运用激励、邀请专家培训指导等方式,对已立项的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进行全方位剖析,并重点支持其课程资源的优化升级,引导教师积极组建课程团队、线上线下运用,建立了校级认定、省级立项推荐、国家级培育的完整课程“进阶”层级,建设一批高质量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校级课程项目的基础上,课程从设计、资源、应用到申报整体流程围绕“建立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出发,培养职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坚持分类建设、注重共建共享,同时在课程新建和更新中突出特色创新,并加强规范管理。目前完成 1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 “楚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团队项目的建设工作。 其中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以获得7门立项,一流核心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皮具箱包产教融合特色实训基地项目》均成功立项。《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中职数学》精品课已通过验收,进一步将课程向社会推广。
黄有全教授、杨国斌教授到校进行专题培训
|
图5 皮具设计班学生进入皮具产业园实习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开展情况。安排了165名学生到县内规模企业如湘威公司、皮具产业园区实习就业,为县内企业用工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让更多掌握一手技能的优秀学生,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开展职业培训,支持企业发展。开展了技能培训、农民工培训、残疾人培训、移民培训,组织欧海平、廖志新、肖勋琪、陈章捷、王筛敏等老师到永州市就业服务中心进行技能师资培训班学习,全年共计开展了10余期企业职工培训,服务并支持企业实现转型,使企业员工素质及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服务本地普通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情况。一年来,共出动20余次到全县各中学开展劳动教育及职业启蒙教育,针对初三学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合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开展对口帮扶情况。学校与县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来自乡镇的50名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水产养殖技术和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并针对本县农村实际情况和水利、士壤的特点,有目的地培训农村实用生产和养殖技术。经过培训50名残疾人掌握了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其中部分残疾人已经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并取得了部分成效,成功地迈开了创造财富实现价值的第一步。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培训不但提高了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为自主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实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学校与乡村振兴局、人社局对接,在新圩、楠市、塔峰等乡镇共开展了8期农村技能人才培训,来自于各乡镇的学员都是每一个村的骨干,共培训出360余名在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其中楠市镇芹菜村种养大户周柏生作为优秀代表,芹菜村地处楠市边远地区,他看准该地特色发展农户种植蔬菜,远销粤港澳等地区。
积极科教助农,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利用 各级资源优势,积极履行职业培训,坚持需求为先,服务为本,质量为基的原则,为解决乡下人群地区偏远、务工人员时间紧张,无法集中参加培训等难题。校内集中开班均为学员免费安排食宿,同时还灵活采取开设“双休班” 、“送培到企”和“送培下乡”等多种培训方式。在乡村振兴、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促进产业发展,为地方中、小型企业培养急需人才,高素质人才、新型技能人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再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本年度,共培训1500人次。
【案例3】 精准对接 早日致富 |
新圩镇田心村养牛大户田彪,刚起步时由于对养牛缺乏一定的技术,学校专门派出我县原畜牧局老领导廖光宇进行面授指导,从而了解到养牛所具有的一些常见病。由于养牛的规模较大,空闲时租种田地种植牧草、玉米、红薯等饲料,一来保证对牛群的饲料供给,二来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他还结合地方特色,把糯米酒处理好埋入牛的粪便之中进行发酵,制造出正宗的黑糊酒(牛屎酒),将自家产品卖到了外县、外市乃至外省,湖南卫视还专门进行了报道,逐步打开了销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服务文明城市创建情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为单位,以党员为先锋组建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注册人员达100%,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文明创建、排忧解困、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人数累计达1200次,人均开展时长达25小时以上。
开展进社区工作情况。党总支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与社区人员开展集中交流活动6次,主动对接开展帮扶活动。2023年学校组织教师进社区协助城市管理提升服务活动800余人次,协助社区开展交通、食品卫生、森林防火等各类宣传达600余人次,进社区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400余人次,有效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
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每日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继承。并与民族中学、汇源、荆竹等少数民族学校联合开展瑶歌瑶舞联谊、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更好地传承和宣传了本地特色瑶文化,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主动对接县域“一主一特”皮具、玩具、制鞋产业,先后与永州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永州嘉益皮具有限公司开制鞋管理专业班、皮具设计班,助力蓝山县打造“湖南省皮具特色小镇”。依托涉台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了“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涉台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如举行“我爱祖国宝岛台湾”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红歌齐唱献给党”红歌会、“我与宝岛心连心”为主题的涉台征文、手抄报、绘画、平面设计比赛、“爱祖国 爱台湾”党员教师书法作品展等,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营造氛围和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教学中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工学结合,适时调整课程结构,引企入校结合学生深入企业岗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真正的真实需求,从而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推行7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将工匠精神中最基本的要求,融入实习实训和作业评价之中。
为促使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分层进行,学校组织了内容丰富、具有红色熏陶系列主题教育。
【案例4】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着力打造红色特色文化,通过三个“维度”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一是以红色文化阵地建设为依托,让红色教育走深走实。学校建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利用思政课堂、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参观学习;二是以红色教育活动为载体,让红色教育见行见效。校园广播每日播红色小故事,每日播红歌,课前唱红歌,集体赛红歌,借助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每年组织开展红色研学等活动;三是以党员教师为抓手,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开展了“弘扬红色文化
争做时代先锋”主题教育,组织全体党员教师深入班级讲红色故事达140余次。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
文化形态,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
- 24 -
泣的英雄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通过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全校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传承“舜水文化”,引导全体师生以德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并自觉践行良好的恩德品行。2023年,组织师生共同开展了“思源感恩节”“探源技能节”“乐源文体节”“拓源创意节”,深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双向互培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知识、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资源共享机制:学校与企业互享、共享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从而提升双方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3个,实训室13个,共计822.94万元,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实现资源共享。
表5-1 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建设总数
项目名称 |
2022年 |
2023年 |
项目增量 |
实训室 |
12个 |
13个 |
8% |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8个、课程设置8个、教学计划8个,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企业教师共计32人次,参与8个专业的教学。
【案例5】 校企合作 人才共育 |
蓝山县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最近生产一批新款鞋面,部分鞋舌纺车线位置向后移动了4毫米,可能导致整双鞋报废。00后工程师黄涵林及时查出是工人缝合不当所致,并提出整改建议,为公司避免了经济损失。 从2017年台资企业“钻石集团--湘威运动品有限公司”正式与学校开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让黄涵林这样的年轻技术人员脱颖而出,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已有80多名年轻技术人才加入公司研发、管理团队。 蓝山县工业园技术工人紧缺,而年轻技术人才普遍不愿意留在本地,成为园区企业发展之痛。为破解难题,该县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创新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技术人才,助力园区产业升级。学校重点开发面向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企业将生产线搬进校园,由企业技术骨干轮流授课。校企还设置奖学金,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精准培养技术人才。 学校开设的湘威制鞋班、皮具班等37个“校企合作”特色班,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严把教学质量关,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近年来,学校已为县工业园订单式培养后备技术人才200余人。 |
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表5-2 双师共培项目情况表
项目名称 |
2022年 |
2023年 |
项目增量 |
培训教师企业数量 |
7个 |
8个 |
14.2% |
培训教师人数 |
20人 |
25人 |
25% |
培训教师时间 |
5天/人 |
6天/人 |
20% |
学校现参加2个集团化办学(湖南信息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和湖南省皮革行业协会)。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文件,制定了《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并承接了13个提质培优项目。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2023年学校年生均拨款水平已达10440.07元。
按照《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永州市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蓝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方案》,制定了《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 2023年,“师生比达到了1:19.6”“教学用计算机机数达到了每百生15.6台”“生均校园面积3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9平方米”。
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教职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章程、学生德育评价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标准等制度。一直以来,以“规治、善治、精治、长治”为治校理念,实行“党组织--行政--专业组”管理模式,充分释放学校行政权力,压实专业组责任,用好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教职工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发展。
一是开展标准体系建设。2023年分两轮,完成学校所有专业办学水平市级评估,进一步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考核、学生德育评价考核、学生毕业等标准体系,用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二是开展教学督查与改进。对课堂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每周一抽查,每月一检查;对课堂教学秩序每日巡查三节次;常态化组织教学诊断改进活动,有效地推进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三是开展全校性教研教改活动。每周二第七节课定期组织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实施“四定、五统、六备”集体备课制度,突出教与学的改革创新。
表5-3 经费投入情况表
来源 年份 |
财政经常性拨款(万元) |
财政项目拨款 (万元) |
财政免学费资金 (万元) |
学校自筹 (万元) |
合计 (万元) | ||
县级 |
省级 |
县级 |
省级 |
县级 | |||
2022年 |
2677.48 |
1094 |
61 |
1257.32 |
139 |
0 |
5228.8 |
2023年 |
3965.93 |
1155.82 |
160 |
1375.45 |
158.6 |
0 |
6815.8 |
经费保障。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把相关资金投入学校基础建设、实训室建设、设备添置和师资培训培养等项目之中,有效的保证了学校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
学校资助情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发放国家助学金159.4万元、国家奖学金4.8万元、学校奖学金15.5万元、校企合作企业奖学金共计5.08万元。这些资助政策的落地落实有效地帮助许多经济困难家庭。
挑战 1: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学校产教融合实训楼、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场馆及图书馆正处于启动建设阶段。下一步,学校将加大争资跑项力度,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财政政策,力争2024年确保各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设置标准。
挑战 2:学校关键办学能力需进一步提升。2023年,学校立项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门省级一流核心课程。“楚怡”杯学生技能大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楚怡”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取得历史性突破。“楚怡”系列行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中,2个教学团队获评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杨芹老师被评为“楚怡”省级教学名师,等等。但与市内、省内优质职业中专还有较大差距,学校将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
十四五期间,学校以舜水文化传承为根,升学与就业并重,培训与服务一体的全育型中等职业学校,着力提升对口升本率、本地就业率和区域辐射能力。